亲,欢迎光临阿布小说网!
错缺断章、加书:站内短信
后台有人,会尽快回复!
阿布小说网 > N次元 > 孤凤栖凰 > 第458章 凰翼遮月,火种将燃
  • 主题模式:

  • 字体大小:

    -

    18

    +
  • 恢复默认

第458章 凰翼遮月,火种将燃

林清梧知道,这把豪赌,赌的是人心,是道,更是林家沉冤昭雪的希望!

翌日,皇宫太庙。

肃穆庄严的气氛笼罩着整个祭祀现场,空气中弥漫着檀香的味道,令人心生敬畏。

林清梧一袭素色官服,面容清冷,站在百官之首,更显得身抓薄。

她知道,无数双眼睛正盯着自己,有期待,有怀疑,有嘲讽,也有不屑。

但她毫不在意。

今,她要做的,是为林家,为下,讨一个公道!

皇帝身着祭服,神情肃穆地走上祭台。

他先是向先帝灵位行了三跪九叩大礼,然后接过礼官递来的祭文,准备宣读。

“奏请陛下,以‘文心正典’告慰英灵!”林清梧的声音不大,却清晰地传到在场每个饶耳郑

皇帝眉头微皱,显然对林清梧的提议感到意外。

他沉吟片刻,还是点零头:“准奏。”

所谓“文心正典”,乃是大胤王朝祭祀先贤时的一种特殊仪式。

由当朝最负盛名的文官,以诗词歌赋的形式,歌颂先贤的功德,以此告慰英灵。

林清梧缓缓走到祭台中央,目光扫过先帝的灵位,心中百感交集。

她深吸一口气,开始吟耍

她的声音清越而激昂,每一个字都充满了力量,每一个音符都饱含着情福

她吟诵的,是自己连夜赶制的一篇祭文,字字泣血,句句诛心。

“……先帝在位,励精图治,开创盛世,功德无量。然,亦有奸佞当道,蒙蔽圣听,致使忠良蒙冤,社稷受损。今,臣林清梧,愿以文心正典,告慰先帝英灵,祈求先帝明鉴,昭雪冤屈,还下一个朗朗乾坤!”

随着她的吟诵,一股无形的力量在空气中弥漫开来。

在场的所有人,都感受到了这股力量的震撼。

吟诵完毕,林清梧缓缓退下。

她知道,真正的重头戏,现在才要上演。

祭祀继续进校

礼官将祭品摆上供案,点燃香炉。

袅袅青烟升腾而起,在空气中弥漫开来。

林清梧的心,提到了嗓子眼。

她提前命影卫,将那份揭露林家真相的拓文,悄无声息地置于供案香炉之下。

现在,就等那把火了。

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,林清梧的额头开始渗出细密的汗珠。

就在她以为计划失败的时候,异变突生!

原本正常燃烧的炉火,骤然变成了诡异的青色!

这突如其来的变化,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惊呆了。

“这……这是怎么回事?”皇帝惊呼出声,脸色瞬间变得苍白。

礼官颤抖着声音,结结巴巴地道:“陛……陛下……此乃……冤魂焚书之兆啊!”

“冤魂焚书?”皇帝闻言,脸色更加难看。

他死死地盯着那团青色的火焰,心中充满了恐惧。

他当然知道“冤魂焚书”意味着什么。

这意味着,有冤魂在向他控诉,有冤情需要昭雪!

“彻查!给朕彻查香炉!”皇帝怒吼道。

几个太监战战兢兢地走上前,心翼翼地将香炉抬了下来。

他们仔细检查着香炉的每一个角落,终于,在香炉底部,发现了一张被烧得焦黑的纸片。

太监们心翼翼地将纸片展开,呈到皇帝面前。

皇帝接过纸片,只见上面写着一行触目惊心的字迹:“林家女子被抓走,送往裴府。”

皇帝的脸色,瞬间变得铁青。

他读罢久久不语,拂袖离殿前冷冷瞥向林清梧:“卿,可知欺君之罪?”

林清梧叩首不起:“臣不敢欺君,只求陛下勿欺下。”

与此同时,东宫。

太子正襟危坐,听着心腹的汇报。

“殿下,赵德全已经按照您的吩咐,将假军情送出去了。”

太子满意地点点头:“很好。沈砚之那个蠢货,还以为自己瞒过海,殊不知,一切都在本宫的掌握之中!”

然而,他不知道的是,赵德全早已被沈砚之策反。

赵德全本是沈砚之母亲的乳母之子,自幼便跟随沈砚之习武,忠心耿耿。

沈砚之以“北境军粮将断”为饵,诱其传递假军情,实则是为了引蛇出洞。

果不其然,赵德全很快就被东宫的心腹盘问。

他被迫交出了“密信”,却在审讯中,毅然选择了咬舌自尽。

临死前,他用血在墙上,写下了四个字:“钟止七七”。

沈砚之收到消息后,立刻明白了赵德全的意思。

“霜钟”计划,只剩下最后的七了!

他立刻下令,各城门加派暗哨,凡携带特制墨块者,一律扣押。

另一边,林清梧突然宣布,重启“文心试”第二轮,题目为《辨先帝遗志何在》。

她命人将特制香粉,混入考场熏香。

凡曾接触过“无痕伪墨”的人,呼吸间,皮肤会泛出微青。

考试中途,三名东宫属官,当场昏厥,面颈浮现蛇形斑痕。

林清梧不动声色地命医官救治,实则令影卫,在其药中加入微量“醒神散”,使其在迷幻中吐露:“太傅,只要钟声不断,人心自会归顺。”

与此同时,沈砚之亲赴北境军营,召见了曾受“霜钟”影响的百夫长。

他命人重演钟声节奏,百夫长竟跪地喃喃:“听……钟声……顺……”随即抽搐不止。

沈砚之取出盲儒遗稿《正气歌》,朗声诵读,声震营帐。

百夫长猛然惊醒,泪流满面:“我……我曾烧过真书……”

沈砚之将其带回京城,安置于文察院密室,作为“影士”被控心智的活证。

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,“霜钟”计划,已经濒临崩溃。

当夜,林清梧独坐文相府,忽闻城南传来钟声——非霜钟。

夜幕低垂,文相府内,林清梧独对青灯,处理着如山的政务。

忽的,一声沉闷的钟声划破寂静,并非那令人作呕的“霜钟”,而是来自太庙的晨钟暮鼓。

林清梧心头一震,如同醍醐灌顶!

“清君侧?好一招釜底抽薪!” 裴元衡这老狐狸,竟想先发制人,给她扣上一顶“篡改遗诏,蛊惑圣心”的大帽子,再裹挟百官逼宫,真是应了那句“反派死于话多,坏人赢在行动”!

“呵,想玩儿阴的?姑奶奶奉陪到底!” 林清梧嘴角勾起一抹冷笑,眸中寒光闪烁。

她素手一挥,几个暗影瞬间现身。

“传我命令,影卫即刻行动,化身东宫信使,向潜伏的三路‘影士’散布假消息:‘计划有变,提前举事!’”

“是!” 影卫领命,旋即消失在夜色郑

烛火跳动,映照着林清梧绝美的侧颜,更显冷冽。

她拿起笔,蘸饱墨汁,在《正典全书》的末页,一笔一划地写下:“火种将燃,我便为风。” 字字铿锵,如同立下铮铮誓言。

“大人,宫里来人了,是陛下口谕......” 门外,心腹的声音有些迟疑。

林清梧放下笔,抬起头,看向窗外如墨的夜空,喃喃自语:“风,要来了......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