亲,欢迎光临阿布小说网!
错缺断章、加书:站内短信
后台有人,会尽快回复!
阿布小说网 > N次元 > 孤凤栖凰 > 第460章 灰烬衔诏,谁掌天心
  • 主题模式:

  • 字体大小:

    -

    18

    +
  • 恢复默认

第460章 灰烬衔诏,谁掌天心

太庙钟声悠扬的余韵,在京城上空盘旋了三日,却未能驱散宫中诡谲的风声。

林清梧,这位搅动朝堂风云的女子,却并未如众人预料般,趁胜追击,入朝把权。

她坐在文察院那张略显空旷的书案后,指尖轻点着桌面,神色平静,仿佛外界的喧嚣与她无关。

阳光透过窗棂,在她清冷的侧脸上投下斑驳的光影,更衬得她如同一尊精雕细琢的玉像,美则美矣,却少了些许人间的温度。

“大人,”影卫首领无声地出现在她身侧,递上一份密报,“东西已经按照您的吩咐,分三路送出。”

林清梧接过密报,展开细细阅读。

那是裴元衡多年来私藏的罪证:《永昌修史录》的残卷,记录着他如何篡改史书,颠倒黑白;血誓名册,罗列着与他沆瀣一气的官员,触目惊心;还有那些往来的密信,字字句句,都透露着他们狼子野心。

“真伪已辨,然国本未安……”她低声重复着自己写在密信上的附言,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。

裴元衡伏诛,朝堂震动,但真正的危机,却远未解除。

皇帝虽对裴元衡的欺瞒震怒,但恐怕更忌惮她借此机会,将朝中大权尽收囊中吧。

夜幕降临,文察院内灯火通明。

林清梧屏退左右,只留下心腹匠人,心翼翼地展开一卷泛黄的绢帛。

那是先帝的遗诏副本,也是她手中握着的一张底牌。

她命匠人以特制的“感应墨”心临摹,这种墨色平时与普通墨汁无异,但在特定的光线下,却能显现出隐藏的字迹。

当匠人摹写到“监国托付”一句时,林清梧突然抬手,示意他停下。

她凑近细看,烛光下,那行朱批的边缘,似乎有着极细微的刮痕。

她取来一把刀,轻轻刮去覆盖在上面的金粉,一行隐藏的字迹,终于显露出来——“若林氏女存,可代朕察文道”。

林清梧的呼吸微微一滞,她没想到,先帝竟然留下了这样的安排。

这原本才是真正的批注,却被人用金粉精心填平,伪装成寻常的御批。

她指尖轻抚着那行隐字,心中百感交集。

“不是我不敢欺君……”她低声道,语气中带着一丝嘲讽,“是你早已不敢见真。”

与此同时,北境。

沈砚之策马立于城门之外,身后是整装待发的北境铁骑。

他奉旨“安抚北境旧部”,实则肩负着更重要的任务——控制京畿,拱卫皇城。

“传令下去,铁骑分兵四路,即刻进京,屯于皇城四门。”沈砚之的声音低沉而有力,在夜空中回荡,“明令:凡无文相印信之旨,皆视为伪诏,一律不得放行!”

他深知,裴元衡虽死,但其残余势力必然不会善罢甘休。

他们蛰伏在暗处,随时可能发动反扑。

而他要做的,就是用手中的刀,彻底斩断他们的爪牙。

沈砚之亲自前往宫门值房,他要确保京畿的掌控权,不落入他人之手。

“把今日当值的禁军名录拿来。”他沉声道。

值房的统领不敢怠慢,连忙将名录呈上。

沈砚之接过,仔细查阅,目光最终停留在三个名字上——这三人,都曾参与癸未科举,也是“影士”的重要成员。

“将这三洒离枢要岗位,换上北境老兵。”他语气不容置疑,“要绝对可靠,绝对忠诚。”

入夜,一名内侍手持“急诏”,匆匆赶到宫门前。

“奉陛下口谕,召文相即刻入见!”内侍尖着嗓子喊道,神色焦急。

沈砚之拦下诏书,并未立刻放校

他接过诏书,看似随意地翻看了一下,嘴角却勾起一抹冷笑。

“这诏书,怕是有些问题。”他淡淡地道,从怀中取出一瓶特制的药水,轻轻滴在诏纸上。

药水迅速渗透,诏纸遇水,渐渐浮现出一些奇异的纹路——那是一条栩栩如生的蛇形暗纹!

“影蛇……果然是他们。”沈砚之的眼神瞬间变得凌厉,“拿下!”

内侍还没反应过来,就被一拥而上的士兵按倒在地。

“搜查他的住所,务必查清他的来路!”沈砚之冷声下令。

顺藤摸瓜,他们最终在尚书房,找到了东宫残余的暗桩。

就在京城暗流涌动之际,林清梧突然上表,向皇帝请旨,择日重邪文心正典”加冕礼。

她在奏疏中提议,由她当众焚毁所有伪诏副本,以正视听,并提议设立“文鉴阁”,专司诏令真伪勘验,阁臣由九学共推,文相执印。

她字字句句,都在为自己争取更大的权力,却又巧妙地避开了直接提及自己的名字。

在奏疏的末尾,她写下了这样一句话:“昔者焚书正道,今者焚诏正权——若命在真,何惧一纸之火?”

皇帝阅罢奏疏,沉默良久,最终朱笔一批:“可。三日后,太庙再启。”

林清梧合上奏本,脸上并没有露出丝毫喜色。

她知道,这仅仅是开始。

她命影卫将一枚染血的玉佩取出,那是林家的传家之宝,也是她复仇的象征。

她将玉佩置于即将焚毁的伪诏堆顶端——这一把火,不仅要烧尽林家的血海深仇,更要照亮这暗无日的朝堂。

为了确保祭典顺利进行,沈砚之亲督工匠,在太庙前重铸“文心鼎”。

新的文心鼎,比之前的更加巨大,鼎身铭刻着文祥的《正气歌》全文,字字句句,都充满了浩然正气。

除了铭文之外,沈砚之还在鼎内暗设机关。

鼎内焚书时,热气会经过铜管引至地面,使“感应墨”粉末随烟升腾,在空中显现出青红二色——真者赤如血,伪者青如瘴。

他要让所有人亲眼看到,什么是真,什么是伪。

为了防止有人作乱,沈砚之还安排了周密的防卫措施。

他令北境神射手埋伏于太庙高阁之上,一旦发现有人欲抢夺火种或扰乱仪式,立即以鸣镝示警。

同时,他还命亲卫将《正典全书》的抄本分发给百官,人手一册,要求他们在祭典时必须持书诵读,声音要响彻宫墙,以防“霜钟”残音再次蛊惑人心。

一切都准备就绪,只等三日后的“文心正典”。

祭典当夜,火光再起。

林清梧立于鼎前……祭典当夜,火光再起。

林清梧立于鼎前,将伪诏与玉佩一同投入烈焰。

火势冲,热浪扑面,仿佛要将她身上的寒意一并带走。

空中忽现赤青双烟,交织如龙蛇搏斗,映得夜空五彩斑斓。

忽然,一道黑影自宫墙跃出,直扑火鼎——竟是东宫最后一名“影士”,欲夺火种以存伪道火种。

沈砚之剑光如电,瞬间截其去路,一脚将其踹入火边。

那人惨叫连连,几乎被火焰吞噬,林清梧却抬手止住追杀,只凝视火焰,轻声道:“烧吧,烧干净些。”火光映照下,她袖中滑落一页残纸——正是那行被金粉掩盖的遗诏批语。

她未烧它,而是轻轻压入《正典全书》扉页,指尖轻抚,仿佛在与某种无形的力量对话。

远处,新铸的太庙晨钟再度响起,这一次,钟声里再无蛊惑,唯有清越如洗,仿佛地初开,文心归一。

此刻,她的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