亲,欢迎光临阿布小说网!
错缺断章、加书:站内短信
后台有人,会尽快回复!
阿布小说网 > 玄幻 > 幸好遇见神 > 第572章 访同行问属下 评达摩论萧衍
  • 主题模式:

  • 字体大小:

    -

    18

    +
  • 恢复默认

第572章 访同行问属下 评达摩论萧衍

萧西风拜访葛彧,现场气氛还是比较融洽的。

因为这是两位聪明修士的对话。

葛彧的原则是:该的,咱不保留;不能做的事,咱不干,你看着办。

萧西风很欣赏对方的做法。

走的时候,萧西风取出20斤神槐液送给葛彧,是多谢对方指点。

葛彧自然知道神槐液是何物。他欣喜接过去,感激之余又哈哈大笑。

萧西风也大笑点头,肯定对方的理解正确:这玩意不是凡品,没有在见面时就送出,是因为聊得好就送、聊得不好就不送。

二人心意相通,都觉得对方性格对路子、可交。

萧西风告别葛彧回到紫金山,临2组组长刘莎沄到了,马健陪她聊着。

见到萧西风回来,两位下属起身相迎。

马健为萧西风做了介绍,上了茶,然后出去干自己的活。

萧西风伸手示意刘莎沄就座。

刘莎沄屈腰一福,娉婷坐下。

她似乎没有陆学仁那么紧张。

萧西风也坐下,问:“刘组长,你的辖区包括哪些地方?”

刘莎沄:“回萧副司君,临2组负责的区域,对应人间闽越、南越、交趾一带,按照梁国区划,有18个州。”

萧西风点头:“听佛教祖师菩提达摩就是在广州登陆的,其前因后果,你知道多少?”

刘莎沄听了,起身,双手放在右腰处,微蹲一礼,直起腰站立、垂手,然后答道:“回副司君,菩提达摩原名菩提多罗,他的师父是竺佛教第27代祖师般若多罗。般若多罗的大弟子叫跋坨,几十年前就到了北魏,修建了少林寺,并寄信给师父不再回去了。般若多罗便把衣钵传给二弟子菩提多罗,并赐名菩提达摩,让他到震旦(东方)来找师兄。”

刘莎沄娓娓道来的话,让萧西风意识到自己的短板。

这么多年来,萧西风被日游所、阴卒司,甚至轮回司、丰都地府的修士称为才阴修。

但他知道自己底细,其实可是个糊涂阴修。

不知道自己为何运气那么好,也不知道为何自己修炼速度那么快,也不知道自己的实力去到什么水平。

这些年跟踪晾教的发展轨迹,稍微知道些他们的底细。

但对佛教,除了亲眼见到魏武帝灭佛,其它可一无所知。

现在,刘莎沄对他讲佛教掌故,涉及到洛阳的事,常在洛阳的萧西风却接不上话。

他在心里道声“惭愧”,硬着头皮问:“然后呢?”

刘莎沄答:“菩提多罗出发时,轮回司就知道了。属下奉管副司君之命,前往竺,一路跟踪他东来。”

萧西风这时想起了肖灵师姐、方明、李鸣波几位前辈对自己的讲解,心里有所明悟:人世间是支离破碎、互不统属的,但地府~阴间~大阴间却是一个整体,佛教传人从竺地府搬家到酆都地府,竺地府那边及时通知酆都地府衔接跟踪,应该是为了不让他脱离阴间掌控。

想到这里,萧西风问刘莎沄:“刘组长,你知道为啥佛教传人要搬家吗?”

“搬家?”刘莎沄愣了愣,道:“也对,佛教传人确实是搬家。不过他不是主动搬家,是因西方(竺)出现了许多其它教派,更受大众欢迎,人们不信佛教了。他师父不想佛教因此没落,便让他师兄和他前后到东方来试试,看看能不能在东方把佛教传播下去。”

萧西风此刻有种恍然大悟之福

家有宝藏却传诸外人,这种逻辑确实站不住脚。

佛教如果是好东西、广受欢迎,以竺饶尿性,他们一定倍加珍惜、封锁,不会让它向世界各地传播。

当然,萧西风并不认为自己有资格评判佛教好坏。

他抛开偏岔的思绪,回到正题,问:“菩提多罗到了东方后,听在广州待了一段时间,之后先去建康,然后才去洛阳,在嵩山落脚。是这样吗?”

“菩提多罗的行走轨迹确实是这样。”刘莎沄道:“他经过印度半岛、中南半岛、马六甲海峡,在广州登陆后住了半年,之后被萧衍接到建康。这一路,属下都跟着。到建康后,属下按巡察使葛彧鬼君命令办完移交手续,然后回了岭南。这一路的时间是4年。”

“哦。“萧西风:“据萧衍早就笃信佛教,他遇到西方总坛来的教主,按一定希望将对方留在梁国。怎么会放对方离开呢?”

“嗯,这个……”刘莎沄犹豫着道:“萧副司君,您到轮回司时间不久,可能没看过佛教档案卷宗。关于菩提多罗为何离开南梁的缘由,有三个版本,北魏一个、南梁一个、轮回司一个。您想听哪一个?”

萧西风蹙起眉头,问:“你既这样,证明三个版本不一样啰。哪个是真相?”

刘莎沄:“真相自然是轮回司版本。但这个版本被地府大佬下了封口咒,属下无法出来。”

萧西风听到这,不由得想起肖灵师姐受罚的样子。

他摇摇头,笑道:“那你把北魏、南梁的版本来听听。”

“好。先北魏的。”刘莎沄道:“菩提多罗是西(竺)佛教第28代传人。524年,他140岁,掌教师父传他衣钵,为他赐名菩提达摩,并要他前往震旦传教,普渡众生。他随即由竺出发,经过交趾,于526年抵达广州,不久被南梁皇帝萧衍接到建康。萧衍与达摩论道几几夜。”

到这,她停了一下。

萧西风亲自为她斟茶,伸手对她示意“请用茶再讲”。

刘莎沄坐着,双手合十表示感谢,然后捧杯饮一口,放下茶杯,接着道:“据,萧衍问达摩:‘吾造寺庙过千、抄经书几百卷、度俗为僧数以万计,有无功德?’达摩答:‘无功德’。萧衍问:‘为何?’达摩答:‘造寺庙是为讨好和散抄经书是为讨好祖师、度俗人是为讨好大众。所以无功德。’达摩看不上萧衍,于是偷偷离开,准备渡江北上。萧衍派军队追赶到江边,达摩见形势危急,于是摘取一支芦苇抛进长江,芦苇变成一艘船,载着达摩飘然而去。”

萧西风问:“南梁的版本呢?”

刘莎沄笑笑,接着道:“萧皇与达摩论道。皇帝问:‘吾造寺庙过千座、抄经书几百卷、度俗入僧数以万计,为何世上苦难未见少?’达摩答:‘福祸皆如东海,添之不觉多,舀之不见少。但做莫问。’”

萧西风点点头。

过了一会,他问:“轮回司的版本,在哪里可见到?”

刘莎沄:“轮回司的版本?什么轮回司的版本?……轮回司什么版本?”

到后面一句时,她脸上有些茫然。

萧西风苦笑一下,决定不再为难对方。

“那你觉得,达摩为什么离开建康?”萧西风问。

“嗯?”刘莎沄以奇怪眼神看着萧西风,并没因对方修为、官职比自己高几个大阶而发怵。

“达摩为何不留在南梁?”萧西风又重申一遍。

“不是……”刘莎沄眼神迷惑看着萧西风,嘴唇嗫嚅着道:“这个……这不是轮回司安排的吗?”

“轮回司安排?!”萧西风这次没有问出声,而是在脑海里思索这个答案。

刘莎沄的意思似乎是:是轮回司不想让达摩留在建康。也就是不让萧衍拥有佛教祖师这样的大纛招牌。

达摩不得留建康,只能去洛阳,这是轮回司手笔。

联想到“大同计划”,萧西风有些明白了:佛教在西方不受欢迎了,但在东方却很好使。轮回司可能是担心佛教在南梁形成凝聚力,到时阻碍北方统一南方。

可是,尽管没有达摩祖师,佛教在南梁还是越来越兴盛呀!

这又怎么解释?

难道对于佛教发展快慢、南北统一模式,在丰都地府或者阴间,还有不同声音?

这个问题不适合问刘莎沄。萧西风想了想,换个问法:“佛教或道教,在岭南发展现状怎样?”

刘莎沄愣了一下,慢慢思索着道:“回副司君,属下觉得,岭南和江南、中原、河北,很不一样……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