亲,欢迎光临阿布小说网!
错缺断章、加书:站内短信
后台有人,会尽快回复!
阿布小说网 > N次元 > 沧海遗梦:从洪荒至现在 > 第249章 雷震天关诸国变,血燃河畔帝心倾
  • 主题模式:

  • 字体大小:

    -

    18

    +
  • 恢复默认

第249章 雷震天关诸国变,血燃河畔帝心倾

春雷乍起,夜色如铁。

关以北,云压山川,雷光自西倾泻,似欲将地劈作两半。

洛水暴涨,河畔泥沙翻涌,风中夹着焦土的气息。

此处,乃周与楚之交境——函谷以东,关所在。

簇向来为王道之防,如今却兵旗密布,杀声隐隐。

齐、卫两国的使节甫出镐京,尚未回国,便接到密令——楚国大军已越关,声称“奉改命”,欲立“新子”。

此言如雷霆震世,下皆惊。

——

镐京宫内,召公彻夜不眠。宫灯映照他深陷的眉目,卷宗散落一地。

鲁公步入,拱手道:“楚兵已越关二百里,所过不战而下。齐、卫亦调兵向西,其势若合。此局,恐非单兵之乱。”

召公目光如霜:“齐、卫阴谋已久。楚人出兵,乃借问礼之势。此乃‘借改命’,一旦成势,下诸侯皆将附之。”

太师随至,神情沉郁:“周军尚在洛水以西,王未归,命空悬。若不举兵守洛,楚人一日抵镐京。”

鲁公沉声道:“然民心惶惶,若轻举妄动,只恐乱上加乱。”

召公闭目片刻,缓缓道:“命未绝,我周尚存一息。传我令——召西北守将孟章、南郢侯辛甲,即刻领兵五万,死守洛水之东,不得退半步!”

太师应令而去,鲁公却低声叹道:“命之战,终至于此。”

——

关之外,楚军营帐连山。

三万铁骑陈于洛东,旌旗如林。

楚王亲弟楚季坐于中帐,面色冷峻,眼中光如刀锋。

帐中将士跪列一侧,一名策士披玄袍而立,拱手道:“大王,洛水之战,周军不过五万,心虚势弱。若此时举火而攻,周之礼崩矣。”

楚季目光幽冷:“我非为功而攻,我为命而起。问无声,便由我楚为言。”

策士微笑:“大王此举,虽逆礼,然顺势。齐、卫既密书相应,下三国同心,周气已尽。”

楚季缓缓起身,走至帐门。外头风雨如泣,雷光闪烁,他抬手向,喃喃自语:

“若弃周,必应吾声;若不应,则吾以血为祭。”

他掌心一合,闪电照面,雷声如吼。楚军营中数万士卒齐呼——

“问命以兵,代行道!”

——

与此同时,镐京西北的洛阳渡口,夜色未央。

五万周军集结,甲胄寒光如霜,军旗飘扬。大将孟章披战袍立于高台,双目如鹰。

他一向寡言,此刻却沉声道:“楚军号称奉,实为逆命。若周亡于此,下礼终不复。吾等虽死,须守道!”

众将齐声应诺。军阵肃如山,洛水之上波光冷冷,似在聆听这最后的誓言。

鲁公亲临军前,风卷大袖,目光深远。孟章上前叩首:“鲁公亲临,周气未绝!”

鲁公拍其肩,沉声道:“我周千载之基,不在兵,在心。你守河,我守人。若不应,我等以心应。”

孟章拱手:“诺!”

风雨之中,战鼓三声,洛水两岸,火光起。

——

色渐白,东方隐隐透出黎明。楚军铁骑渡河,水花翻卷如银蛇乱舞。周军阵前,号角齐鸣,弓弦如雷。

箭雨如倾,破风之声刺耳,血色漫。孟章骑马横阵,手中长戟如龙,怒吼声震地。

楚军猛攻,阵势如浪。河畔之上,火与血交织,地俱红。

鲁公立于远处高丘,衣袂被风卷起,目光沉若寒铁。

他喃喃:“若有意,今当示之。”

话音方落,苍穹骤裂。

一道雷,自云中垂直而下,正劈洛水中央!

水面翻腾,火光映,楚、周两军同时止步。那雷声连绵不绝,震得山河皆颤。

孟章抬头望,声如洪钟:“应矣!助周也!”

然而,那雷光未散,又接连坠下三道,东、西两岸皆燃起火焰。楚营旗帜断裂,周军营帐亦倾。

威无分敌我,似欲以怒洗世。

鲁公的脸在雷光中映得惨白,他缓缓握紧手中的玉佩,低声道:“……不偏周,也不偏楚。怒人乱,命将倾矣。”

——

夜幕再度降临时,洛水两岸尸横遍野,火光照彻山谷。

楚军虽退,却未败;周军守住关,却伤亡半数。

命未定,下已乱。

风声呼啸,吹动残旗。鲁公伫立在焦土之间,望向边那缕未灭的雷光。

“意不明,人心更暗。此局若破,唯有血路一条。”

他转身,步入风雨。镐京的钟声遥遥传来,如哀,如问,如诉不尽的命运回响。

——

洛水的烟尘已散三日,但血气犹未消。

河畔焦黑的土地上,残旗半埋于泥,腐气与雷火的焦味混杂成一股令人窒息的苦味。

周军虽守得关,却已元气大损。

孟章重伤,被抬入帐中,仍强撑着坐起,望着外头被风撕裂的残云。

“楚军退了么?”

副将低声应道:“退三十里,但未远。似有齐、卫援兵入楚营。”

孟章苦笑一声:“退非败也,是待机。”

他抬头望向西北际,那一抹暗红的暮光映着云端,如血凝空,仿佛在昭示着某种不祥的归宿。

——

镐京宫中,召公立于御阶之上,宫灯如豆,风吹幔影。殿内陈列着自问礼以来诸侯往来书牍,堆叠如山。

太师进殿,神色凝重:“楚人虽退,然齐、卫各遣兵五万,自东而来,欲‘平关之乱’。实则假仁为兵,图入洛而西。”

召公微微颔首,手中青玉简被捏得微颤:“下诸侯皆以‘奉’为名,行逐鹿之实。命二字,已成刀柄。”

鲁公自后而至,语气冷峻:“下人皆问命,然无人问德。若命在势,则人心永乱。”

召公叹道:“鲁公,若今不以势御势,则德终无立足之地。”

鲁公闻言沉默,良久才道:“我明白。只是……守者终要血染袍。”

召公看他,目光沉静:“吾等已非为王守,而为道守。”

——

夜深,宫外的雨声淅沥。

宫门外忽至急报——楚、齐、卫三军会师于洛东,建旗“奉新盟”,号“同社”,言:“问既无应,当众国共立新主,以定下。”

召公的手指在桌案上轻轻一顿,竹简跌落,发出清脆的一声。

鲁公面色一变:“此言一出,下必动!此举……是要立子!”

太师沉声:“他们以‘新主’为号,不言立谁,实则各怀鬼胎。齐欲东主,楚欲南尊,卫欲借势中立。此三方若真议成盟,周室不日将被削为‘宗’,失国名而存其号。”

召公闭目,胸膛起伏。片刻后,他缓缓道:“传我令——封镐京诸门,罢朝五日,命鲁公监坛,太师整兵于洛西。若有国使来议——以礼待之,但不许其过午登殿。”

鲁公神色一震:“召公欲以静待乱?”

“非也,”召公低声道,“以静观变。乱至极处,心必现。”

——

同夜,楚营帐中,楚季负手立于火前。

火焰燃烧在他眼底,如妖异的血光。

帐外风声翻滚,雷未歇,似仍怒而未息。

齐使与卫使同坐帐侧,齐使温声劝道:“此时若立‘主’,名正则下从之。周王问不归,王气久绝,命空悬。吾三国若先立名号,则得机先机。”

楚季冷笑:“机先机?机在人心。若下归我楚,则我为主;若不归,立何名,皆为虚声。”

卫使拍案而起:“大王若犹豫,将不待!齐国已遣使北召燕鲁旧臣,若合十国而誓,楚虽强,终孤也!”

楚季目光如刀:“孤?孤宁为孤鹰,不为群雀。齐欲以盟夺,吾便以血改!”

话音一落,他抬手一掷,火光骤盛。营外数百铁骑应声疾出,火炬连。楚军旗帜高扬,号角声震动群山。

那一夜,关雷声再作,风如刃割,河光似血。

——

翌日,洛水两岸俱燃烽烟。楚、齐、卫三国联合军号“同军”,兵出关,攻洛而西。

周军疲弱,孟章虽重伤复出,仍领残军死战。

洛水再成焦土,血流入河。

鲁公立于北岸高丘,身后号角嘶鸣。他凝望对岸那一面三国合旗,忽然笑了。那笑中带着一种近乎悲怆的清明。

“命……真要由人改乎?”

他拔剑插地,衣袂翻飞。身后数千残军列阵,目中不再有惧色。

“我周之命,或不应,缺自守!”

鼓声轰鸣,洛水之战再启。

——

暮色时分,战火染红关。雷霆再作,仿佛也在怒。楚军陷阵,齐军侧攻,卫军断后,三方如兽啮噬。

孟章胸口中箭,仍死守阵门,血流满甲。他仰长笑:“命若弃我周,何不雷劈我头!”

话音未落,一声惊雷直贯野——那雷竟真落在他身侧,泥石飞溅,他却安然无恙。

众军齐呼:“佑周!”

楚军阵中却忽有号角急响,似示惊乱。

远处风卷火光,旗影乱舞。楚季立于高丘,盯着那边不散的雷光,神色终于动摇。

“……若不弃周,吾楚当如何立?”

风将他的话吞没,地间唯余雷声与哭喊。

——

夜尽,战犹未息。洛水之畔,一道血月挂。火照人影,尸横遍地,江山在燃,命在裂。

“雷裂关处,血燃洛水心。命非所授,争者自沉沦。”

“云断无王气,火余有故臣。乾坤虽动乱,意未全分。”

问未息,诸国反心;帝梦犹存,礼火将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