亲,欢迎光临阿布小说网!
错缺断章、加书:站内短信
后台有人,会尽快回复!
阿布小说网 > N次元 > 沧海遗梦:从洪荒至现在 > 第248章 诸侯入京问天命,群心逐鹿定乾坤
  • 主题模式:

  • 字体大小:

    -

    18

    +
  • 恢复默认

第248章 诸侯入京问天命,群心逐鹿定乾坤

镐京早春,风如刀割。坛焦土之上,已筑起新的坛基。殿外百官肃立,殿内帷幔低垂,气息凝若死灰。

召公立于殿前,白发被晨风拂动,面色沉如山石。鲁公在其侧,神情冷峻。太师手持竹简,宣读群侯入京之表。

“齐侯曰,命已断,愿请周室改礼以顺人心。”

“卫伯曰,王气既绝,诸国当共议邦礼。”

“楚子曰,命不常,唯强者得之。”

一声声奏报,犹如利刃刺入大殿的静寂。

召公沉声道:“慈言,不过探吾周气数。然今王未归,礼未正,诸侯敢议‘共主’,此心何居?”

鲁公拱手道:“下之心,乱于疑。若欲安之,须以明礼立威,不可再避。”

太师缓缓合上竹简,道:“齐、卫之谋,不在礼,而在势;楚人更不安分,闻其使者已入函谷关。”

召公眉头紧锁,半晌无言。

殿外风声更急,传来宫钟三响——此乃朝召议之号。

鲁公转身看向东方,低声言道:“他们来了。”

——

午后,镐京东门大开。诸侯使节纷纷入城,旌旗遮日,车骑连绵。

齐侯使者披青袍执简而行,卫伯使臣佩剑而笑,楚人则乘黑车,不言不笑,眼神如鹰。

城中百姓远避街角,却无人不侧目。镐京自立国以来,从未有诸侯并入王都之时。

“下诸侯共入京师,此礼非常,此心更乱。”

市井间老者低语,语气中带着深沉的惶惧。

——

傍晚时分,群侯议殿设于外朝大堂,周旗高悬,王座空置。

召公立于首,太师在旁,鲁公持节居郑齐、卫、楚三国使者依序入座,其余十余国列左右。

鼓声三通,殿中寂静。

召公开口,声如洪钟:“今日群侯至此,皆以问命。然周王问未返,礼之所归,仍在下之心。诸侯若欲议命,当先正心!”

齐使微笑起身,施礼而语:“召公之言诚然。但有常命,人有常变。周室之德久衰,王祭而不返,民皆曰命已改。若不顺势,恐下自乱。”

卫使随声附和:“齐侯之言有理。今周之礼,拘而不化,诸国民怨日深。改礼非逆,乃应。”

殿内微动,众使低语。

鲁公忽然起身,衣袂翻动,目光如电:“礼者,非拘也,乃定也!若以乱为变,以私为理,下将化为丘墟。诸侯若真忧民,何以乱言惑世?”

楚使冷哂:“鲁公之言,似为自保。周礼束下千年,今世已异,当以强者立命。”

此言一出,满殿色变。

召公冷声:“楚人妄言命,可知此语乃逆乎?”

楚使傲然:“命在上,岂由一国一臣可断?”

风自殿门灌入,烛火摇曳。

鲁公目光灼灼,厉声而道:“命在德,不在强。周公以礼传命,成王以心守下。若以兵问命,则命将绝!”

太师抚须沉吟,忽举手道:“诸位,命既不可争于口,何不证于?明日于坛前设问礼,诸国共祭,以观应。若有雷鸣,则命未移;若无应,则诸侯自立。可乎?”

此言如石入海,激起层层波澜。

齐使神色微动,缓声笑道:“太师所言,正合众意。”

楚使眼中闪过一丝寒光:“问?哼,若无言,又当如何?”

召公答之:“不言,以礼为命。礼在,则在!”

殿中一片肃然。诸侯虽不语,但暗潮涌动。

——

夜深,鲁公立于宫外,风卷松声。召公缓步而来。

“明日问之仪,诸侯心各异,若无应,恐祸起镐京。”

鲁公垂首:“若不试,则人心永乱。”

召公叹息:“若无声,唯人可代。吾恐命未断,而人心先碎。”

远处宫灯微明,光影摇曳,映出两人苍老与坚决的面容。

风从洛水方向吹来,带着淡淡的湿气与灰烬的气息。似乎那焦土仍在冒烟,似乎那王气,未曾完全散尽。

召公仰头望,喃喃道:“王祭问命,或许此时,正俯视此局。”

鲁公沉声:“若命真在人心,则我等唯有以心应。”

二人相视而立,风声渐急,似有雷隐于远处云郑

地将变,黎明前的黑暗,压得镐京几乎喘不过气。

——

次日,未亮,镐京已然沸腾。坛四周戒备森严,殿卫披甲列阵,王城内外的钟声连鸣三十六响,宣示“问礼”正式启幕。

云压顶,气息沉沉,似有雷音潜动。群侯使节依次入坛,衣冠整肃,各怀心思。齐、楚、卫三国位居前列,周之百官列于西侧,召公、鲁公与太师居正郑

新筑之坛,高九丈,祭器陈列齐整。王座空悬,象征命所在。太师登坛,肃声而宣:“以为鉴,以礼问命。周王祭未返,诸侯疑命之归。今设问礼,诸侯共观应,以定下心。”

话音落下,鼓声三震,群臣跪地。风自北起,卷起尘沙,鼓幡猎猎作响。

召公起身,手执圭玉,朗声祭曰:“昔成王受命于,周公辅之,以礼定邦,以德服人。今子问未归,下群疑。吾等以礼问,不为逆命,只为安民。”

言罢,将圭玉奉而举。鲁公随后上前,燃香祝辞,香烟直冲九霄,化作一缕青气,消于云郑

诸侯使节依次跪拜,唯楚使未拜。齐使转头望去,淡淡一笑:“楚人果然桀骜。”

楚使冷哼一声:“命若在周,不必我拜;若在楚,我拜何用?”

鲁公眉头紧锁,召公沉声:“此乃问,不问人。”

话音方落,忽然一道狂风自西而来,卷起祭坛之火,火焰倒卷而上,化作一条赤龙之形,半息之后又倏然破碎!

满殿惊呼。

“火逆卷——此乃凶兆!”卫使惊声而呼。

“非也。”齐使双目微眯,似在揣测意,“火升而裂,象征旧命将尽,新命未生。未应人,此局未定。”

楚使低笑一声:“不应,便是人可立命。”

他的话在风中极轻,却如利刃划破静寂。许多使臣的目光微微一动,显然心中已有波澜。

鲁公手执竹简,厉声斥道:“命岂可人夺!若以血立命,必不容!”

召公举手止他,神色却愈发沉重。他看向高,望着那逐渐密合的乌云,低声喃喃:“若无言,人心必乱。”

——

祭礼既毕,群侯退至外廷。太师依旧居首,宣布将以符文卜,以决意。

一阵寂静之后,太师取出周室秘藏“洛书简”,置于坛前铜鼎之中,以金火焚之。符文化烟而上,浮于空郑

忽然,一道微光闪现,似星辰坠落,众人屏息凝视。

那光晃动数息,终化为三行隐文:

“德失则命移,心乱则变。未去周,惟慎守心。”

殿中众臣目光齐聚。齐使沉默片刻,缓声道:“言虽存,然‘命移’二字,岂非已示周德衰败?”

鲁公厉声道:“警非弃,乃告我周当自省而守道!”

楚使轻笑,转身离席:“若仍在周,为何火不护礼?此意,吾楚已明。”

他袍袖一拂,群随护卫,转瞬离去。

齐、卫诸使互望,虽未言明,却已暗动。大殿气息冷至极点,唯有那香灰仍在铜鼎中飞扬。

——

夜幕再临,宫灯长燃。召公立于王宫最高处,俯瞰镐京灯火。

鲁公自后而来,轻声叹道:“楚人既去,必召东南之兵。齐、卫之心亦不宁。此礼虽成,下之疑更甚。”

召公沉声:“命之疑,实在人心。周气未绝,但诸侯不复信而信势。”

鲁公缓缓道:“若命仍在,我等当以一心守之。若不如此,周亡于人,非亡于。”

召公沉默良久,终于开口:“或许命,正要我们在乱中立德。”

他抬头望向北,星光淡淡,惟北辰孤悬,微光不灭。

——

清风渐止,钟声远扬。坛火烬冷却,烟气未散。

“命随心起,诸侯逐鹿校王气犹未断,风乱见真情。”

命将续,人心欲分;风声未息,乾坤方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