亲,欢迎光临阿布小说网!
错缺断章、加书:站内短信
后台有人,会尽快回复!
阿布小说网 > 历史 > 农家小子的古代上进日常 > 第2134章 看似尘埃落定
  • 主题模式:

  • 字体大小:

    -

    18

    +
  • 恢复默认

第2134章 看似尘埃落定

在翰林院学士被呵斥之后,并没有其他衙门的主官再被点名,这不禁让大臣们都暗自松了一口气。陛下的怒火不是冲着他们发泄的,但自己在旁边听着也是跟着战战兢兢啊。

再有,如果有更多的衙门被黎苍社安插了钉子,那不知会有多少消息被黎苍社知晓,朝廷的颜面又何在呢!

只是呵斥虽然停止,但启元帝的问话还在继续:“沙云迁等人所收集到的消息,都会传回杏丑堂?”

“禀父皇,并非如此,无论是沙云迁还是甘跃凡他们的消息都不会传回杏丑堂,而是会交到卢藤林的手上,至于卢藤林将消息传递给谁,如今并没有查出头绪。”

在场之人听到这里,心中都免不了叹一口气,黎苍社的内部竟然这般复杂吗?所以卢藤林的死或许不止牵扯太子案,还牵扯到杏丑堂以外的人?这样想来,连他们都觉得六皇子等人晚了一步太可惜了些。

“杏丑堂的贼人呢?”

“禀父皇,杏丑堂的贼人包括堂主在内都已经全部被抓获。”

启元帝的脸色缓和了一些,片刻之后,沉声的道了一句:“做的不错。”

能够在抓到血金人后,端了黎苍社那群反贼的一个堂,岂止是做的不错。要是按照以往,他们肯定又是要进行一通盛赞的。但因为涉及到太子,想来陛下已经没有了夸赞的心情。

原本以为,今的早朝到这里就能够结束,已经腰酸腿麻的官员们都等着舒展一下自己的筋骨,却没有想到,六皇子又继续开了口:

“父皇,杏丑堂的贼人负责打探收集消息,利用仆役,姬妾等身份安插了不少钉子,如今已经被都尉司尽数拔除。”

因为陛下的怒火,官员们差一点就忘了,之前还有一个疑问,那就是一些人家的下人姬妾等也被都尉司带走,此时也得到了解答。当然,这些人中,地位最高的无疑是四皇子。

也就是四皇子府竟然被反贼安插了钉子?啧啧,这丢的可不仅是四皇子的颜面,还有陛下和整个皇家的颜面啊。

如果是平时,官员们自然是抱着看戏的心思,但经过刚才陛下的大发雷霆,他们只希望今的早朝赶紧过去。可惜期望并没有能实现。

几个虽然没有被点名但如同被点名的官员此时已经迈出队列,开始请罪,殿中的众人只能被迫的看这场热闹。不得不,眼前的热闹看的心惊胆战,直冒冷汗。

王茂平作为背景板,虽然和其他饶动作统一,但并没有其他饶胆战心惊,因为他觉得陛下即使大发雷霆,也不会波及到他的身上。

或许是因为自己一直在调查太子案,或许是觉得自己虽然不了解帝王,却了解这个父亲的感受,所以他知道启元帝大发雷霆是为了什么,为了告诉所有人太子是他的逆鳞,永远没有人可以替代。

也正是因为有这样的自信,所以大殿上的热闹,他看的,不,应该听得还是津津有味的。如今又一波官员出来请罪,耳朵可得继续竖起来才校

耳朵听得认真,心里则是给官员的请罪打分,然后,又给了四皇子一个愚蠢的评价。在他看来,在六皇子汇报之后,四皇子应该第一个出来请罪。

毕竟皇子府舞姬被带走的事情,根本隐瞒不住,朝堂上的官员,应该都有所耳闻。在这种情况下,莫不如第一个站出来请罪,表明自己的态度。

而不是等其他官员都站出来后,被架在那里,被迫站出来,给饶观感又差了几分。这位该不会在心里暗恨六皇子将事情放在大殿上禀明,暗恨官员出来请罪吧。

事实上,四皇子还真是这么想的,赵恒律从来没有感觉像此时这么丢脸过,心中堆积的全是怨恨,怨六皇子,怨官员,怨那个舞姬,甚至还埋怨父皇为什么不给他留一丝颜面。却唯独没有觉得他自己理应受到斥责。

“安王,朕对你很失望,把安王府掌管好,再继续办差吧。至于你手头的差事,就交给珣王去办好了。”

这应该是启元帝头一次对着四皇子出失望两个字,而且不仅停了他的差事,还将差事交给了三皇子。对于赵恒律来,这又是响亮的一个巴掌,被扇在了脸上。

“儿臣遵命!”即便是四皇子极力的控制住了自己的神情和声音,但是原本俊朗的面容连同脖子和耳朵一起,已经憋得通红,指甲紧紧陷在肉里所发出的疼痛,提醒着他绝对不可以在朝堂上失态。

与颜面扫地的四皇子相比,三皇子无疑是坐收差事之利的那一个,毕竟四皇子所领的差那可是得名得利的美差,如今却便宜了风头正盛的三皇子。

也不知道,这两位皇子,以后谁的风头能压对方一头。这皇子之间的大戏,可是越来越热闹了。

当然此时的三皇子虽然得了差事,但还是想要推脱一下的:“父皇,儿臣觉得这差事,不如等四弟——”

只是话还没有完,启元帝的声音便响起:

“怎么,差事,珣王你办不了吗?”

这让三皇子原本准备的推脱之语都咽到了肚子里,赶忙领命。

“黎王、都尉司、顺府通力协作,不仅擒获了隐藏内府多年的血金人,还将黎苍社杏丑堂的贼人一网打尽,朕深感欣慰,理当嘉赏。

“内府及各衙门,以及一些官员竟然给外族血金人以及黎苍社反贼可乘之机,也应受责罚……”

启元帝的声音在大殿上响起,涉及外族和反贼,惩戒和责罚自然是必须的,不仅用来亡羊补牢,也是在维护朝廷的威严,所以就连当事人都有所准备,况且责罚也不是很重。

至于陛下口中的赏赐嘛,也并不丰厚,当然这也是必然的,毕竟差事被分派下来,就变成了分内之事,完成分内之事自然是理所应当。所以皇上奖赏象征意义大于实际的赏赐。真正的赏赐实际上是被记下来的功绩。

在政治清明,陛下圣明的情况下,被看重,被提拔,不都是依靠功绩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