亲,欢迎光临阿布小说网!
错缺断章、加书:站内短信
后台有人,会尽快回复!
阿布小说网 > N次元 > 大唐:实习生穿越竟成临川公主! > 第四百二十九章 河北发水灾
  • 主题模式:

  • 字体大小:

    -

    18

    +
  • 恢复默认

第四百二十九章 河北发水灾

永徽五年六月,正值盛夏时节,中原大地被炎炎烈日炙烤着,暑气蒸腾,热浪滚滚。

入夏以来,河北道地区一直阴雨不断,仿佛老爷的眼泪怎么也流不完。

漳河和滹沱河的河水在连日的降雨中不断上涨,水势一日高过一日,如脱缰的野马般奔腾咆哮。

六月丙寅日这一,空阴沉沉的,厚重的铅云低垂着,似乎随时都可能压垮这片大地。

沉闷的雷声在际滚动,像是大地在痛苦地呻吟,又像是空在愤怒地咆哮。

长安太极殿内,唐高宗李治望着案头加急送来的河北道奏报,眉头紧锁。

奏折上的字迹龙飞凤舞,仿佛是被狂风吹乱的树叶一般,难以辨认。

而且,由于雨水的侵蚀,原本就模糊的墨迹更是变得斑驳不堪,仿佛是被泪水浸湿的宣纸。

“滹沱河于寅时决堤,深州、冀州数县被淹,民房冲毁千余间,百姓流离失所……”

李治皱起眉头,凝视着奏折上的文字,心中涌起一阵沉重的忧虑。

一旁的户部尚书脸色苍白,他颤抖着双手,将另一份文书递到李治面前,声音略微有些发颤地道:

“陛下,这是各地开仓放粮的存粮记录。若雨势不止,恐怕……”

李治接过文书,快速浏览了一遍,眉头皱得更紧了。

他知道,自年初以来,关症河东等地已经遭受了多处自然灾害,府库的储备本就十分紧张。

如今河北又遭遇如此严重的大水,这无疑给朝廷的救灾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。

李治揉了揉太阳穴,试图缓解一下紧张的情绪。

他的目光缓缓扫过殿内的群臣,这些大臣们都低着头,似乎都在为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而忧心忡忡。

沉默片刻后,李治深吸一口气,毅然决然地道:

“传旨,令河北道各州府全力救灾,开仓赈济灾民;命工部即刻派人前往,抢修堤坝。”他的声音虽然不大,但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。

然而,灾情远比想象中严重。

暴雨如注,接连数日不停,更多的奏报雪片般飞至长安。

深州刺史奏称,滹沱河决口处扩大至百丈,洪水裹挟着泥沙,将沿途村庄尽数吞噬;

冀州传来消息,城内积水已达三尺,百姓躲在屋顶等待救援;

甚至有传言,有州县衙门的官印都被洪水冲走。

面对如此惨状,李治坐立不安。

朝堂上,大臣们争论不休,有的主张先救灾,有的坚持先加固堤防,还有人提议削减其他开支,以充救灾之资。

就在这时,谏议大夫上表,称灾年易生冤狱,建议派遣使者前往河北,审讯囚犯,清理积案,安抚民心。

这个提议让李治眼前一亮。

他想起祖父太宗皇帝在位时,每逢灾年,便会派遣亲信大臣巡查地方,平反冤狱,深得民心。

如今河北遭此大难,若能借此机会整肃吏治,审讯囚犯,既能安抚百姓,又可彰显朝廷仁德。

经过慎重考虑,李治决定选派两名得力官员前往河北。

一位是刑部侍郎李义琰,此人清正廉明,断案如神;

另一位是监察御史韦思谦,以刚直不阿着称。

临行前,李治特意召见二人,语重心长道:

“此次河北受灾之重,实乃罕见,百姓生活苦不堪言。朕遣你们前往,一者须彻查灾情,竭力救灾;二者当详审囚犯,勿令冤屈。”

李义琰和韦思谦领命而去,带着数十名随员,日夜兼程赶往河北。

一路上,他们目睹了洪水过后的惨状:

昔日的良田化作一片汪洋,断壁残垣间,百姓们面黄肌瘦,在泥泞中寻找残存的粮食。

有的村庄甚至空无一人,只留下被洪水冲毁的房屋,在风雨中摇摇欲坠。

抵达受灾最严重的深州后,二人顾不上休息,立刻投入工作。

李义琰负责勘察灾情,组织百姓修缮房屋,搭建临时住所;

韦思谦则直奔州衙大牢,开始审讯囚犯。

深州大牢内阴暗潮湿,霉味刺鼻。韦思谦命茹上油灯,逐一审问囚犯。

其中有个名叫王二的年轻人,因与人斗殴致伤,被判入狱。

王二哭喊着喊冤,称自己是为了保护家中老母,才失手伤人。

韦思谦详细询问事发经过,又找来证人核实,最终查明王二确属情有可原,遂将其从轻发落。

类似的案例还有不少。有的囚犯因交不起赋税入狱,有的因邻里纠纷被诬告。

韦思谦秉持公正,仔细核查每一个案件,该平反的平反,该减刑的减刑。

消息传开后,百姓们无不称赞朝廷圣明。

与此同时,李义琰也在积极组织救灾。

他协调各州府,调配粮食衣物,设立粥棚,救济灾民;

又发动百姓,疏浚河道,加固堤防。

为确保救灾物资发放到位,他亲自带队巡查,严查贪污腐败。

有个县令企图克扣救灾粮,被他当场查获,依法严惩。

在二饶努力下,河北的灾情逐渐得到控制。

百姓们有了住处,吃上了热饭,那些蒙冤的囚犯也重获自由。

七月初,阳光明媚,李义琰和韦思谦完成了在河北的使命,踏上了返回长安的路途。

一路上,他们所经之处,百姓们纷纷自发地聚集起来,为他们送校

人群中,许多人热泪盈眶,高声呼喊着“青大老爷”。

这些百姓们对李义琰和韦思谦充满了感激之情。

在河北期间,他们亲眼目睹了这两位官员如何不辞辛劳地视察灾情、赈济灾民,如何公正地审讯囚犯、平反冤狱。

他们的行为让百姓们感受到了朝廷的关怀和正义的力量。

回到长安后,李义琰和韦思谦马不停蹄地进宫面见李治,向他详细汇报了河北的灾情以及审讯囚犯的情况。

李治认真地听取了他们的报告,不时地点头表示赞许。

听完汇报,李治欣慰地:

“卿等此次辛苦了。河北百姓遭此大难,朕心甚忧。

如今见灾情渐缓,冤狱得平,朕总算松了口气。”

他对李义琰和韦思谦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,并对他们的辛勤付出表示感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