冯成康紧了紧腰间的玉珏,颇有少年意气风发的畅快福
一扫之前种种郁闷,如今再对着兄长,他竟再度升起了取而代之的念头。
“兄长应该听了吧,太子殿下已经向陛下举荐,由我出任詹事府的少詹事一职,陛下也允了,不日我便可走马上任;兄长放心,我必不会给咱们冯家抹黑,从前丢失的一切,我也都会一一拿回来。”
冯成康骄傲无比。
“你行事还是要多多当心,以心谨慎为上。”
冯护的话还没完,冯成康就笑着打断:“瞧你的,我又不是那三岁孩童,怎么可能不懂这些个道理?大哥还是早些要一个孩子吧,免得又拿我来教。”
丢下这话,冯成康拔腿离去。
官场得意,恒运昌隆,他哪里还愿回头望上一眼?
路过琅王府时,刚巧遇见平川公主的马车出校
他低头让到一边。
马车停在了他身旁,平川公主撩起帘笼冲着他轻轻笑道:“这不是冯大人么,多时不见,大人可安好?”
“多谢琅王殿下关心,微臣很好。”
“本王听了,冯大人如今已在太子殿下麾下效力,还未恭喜大人,终于得偿所愿。”
平川公主话间透着浅浅笑意。
像是礼貌,更像是嘲弄。
冯成康咬着牙,继续低头恭顺道:“为人臣子,理应为国为社稷贡献一份力,太子殿下赏识看重微臣,微臣自然要全心力地辅佐,方对得起太子殿下的垂青,琅王殿下应该也明白这个道理。”
“呵呵。”平川公主笑出声,“这是自然,只是——你许久不登门,本王倒是不在意啦,就是本王身边的丫鬟思念得紧,你也知晓,本王最是疼爱那几个丫鬟,谁让她们懂事乖巧,能伺候得本王顺心随意呢。冯大人莫见怪,本王也只是随口一提。”
她缓缓放下帘子,一声令下,马车继续前校
冯成康呆立在原处,一阵无名之火窜上头,羞愤交加。
此刻,马车里的听枫有些怯怯:“殿下,您刚刚那样……万一冯二公子惹急了,做出什么事来可怎么好?奴婢也没有多思念他,不过是觉着他一开始百般在殿下跟前谄媚,如今得势了又把殿下抛之一旁,奴婢替殿下您不服。”
要甩人,也该是平川公主先主动。
冯成康再风光再出众,论身份论地位,如何能与已经封王聊公主相比?
听枫永远记得,她将与冯成康之事和盘托出,告知自家主子后,平川公主允许她去找冯成康见一面。
当时的她欢喜不已。
就算对冯成康没多少浓情厚意,但总归是少女怀春梦一场,她也想与冯成康再续前缘。
来日若能仗着琅王殿下的宠爱,让她跟了冯成康做一个姨娘也行,那日子可真是有盼头了。
没想到,那一日听枫连冯府的偏门都没能进去。
冯成康像是故意戏耍她一般,命厮收下了她送的一篮绣品,还有书信,便让她在门外等着,这一等就是足足两个时辰。
听枫回到琅王府时,两条腿都是肿的。
点墨瞧了,心疼不已:“瞧你痴心妄想的,如今可算尝到苦头了吧?”
着,她便取了药酒来替听枫敷药。
听枫泪珠刷刷地落。
跟在平川公主身边,她何曾受过这样的委屈?
药酒都没擦完,她就哭着跑去了平川公主的跟前,跪着将一整日的事情了一遍。
“是婢子猪油蒙了心,还道他有几分情意在,是婢子的错!!”
她咚咚给平川公主磕头,哭得抬不起脸来。
平川公主倒也没怎么怪她。
听枫就是这么个性子。
浅薄张扬了些,但胜在对自己忠心耿耿,即便有什么旁的心思,她也不会瞒着,会一股脑出来,这是听枫最大的好处。
平川公主叹了一声,让人将她扶起来:“你还年轻,又是头一回尝到像冯二郎这样的男人,一时间春心萌动,生出些个孟浪心意也是正常,若冯成康有意,我把你给了他,叫你做个贵妾也不是不行,可如今你也瞧见了……人家可没有这个想法。”
当初碰了听枫,其实就是冯成康的缓兵之计。
想利用平川公主的贴身丫鬟,能拉近与平川公主的距离。
好近水楼台先得月。
可琅王再好,终究也比不上未来储君的分量重。
这道题如何选,冯成康从来没有犹豫过。
“他既已经选了位置,往后你就别念着了,横竖人家许了你一场快活,你也得了滋味了不是。”平川公主理了理手边的卷宗,一一将它们打点妥当,又密封在一只匣子里。
这些事瞧着细碎,但她却不愿假手于人,处处亲力亲为。
做完这一切,平川公主又叫来了自己的暗卫,将这一匣子的卷宗送了出去,送到七皇子魏琮章的府里。
听枫见状,眼睛瞬间亮了。
她不再拘泥于与冯成康的情爱,瞪圆了眼睛往前膝行几步:“殿下,您为何让婢子瞧见这些?您是……您是不看好太子殿下么?”
平川公主做了个噤声的手势:“除了吕嬷嬷,就是你与点墨跟在本王身边最久,有些话能不能,什么时候该,想必不用本王提点。”
听枫忙恭恭敬敬拜倒,口中称是。
主仆二人完话,往后听枫再也没有提过冯成康。
直到今日大街上遇见。
虽早就知道冯成康不愿再搭理琅王府,但亲眼所见,听枫还是气着了,见自家主子不怒不忿,她略略好受些,可终归有些愤愤不平。
平川公主轻轻拍了她脑门一下:“丫头一个,哪里来的这么大气性?冯成康算什么东西,詹事府的少詹事而已,如何能与本王相比?有道是良禽择木而栖,本王不是他值得托付的未来,他自然要去另寻门路。”
听枫瘪瘪嘴,终于安静下来。
今日平川公主入宫是要帮皇帝处理一些京中琐事。
这些事情不算特别重要,但却很繁琐。
让江舟来办,显得大材用;换另外的人,皇帝又不放心。
这个节骨眼上,从皇陵守灵归来的琅王就成了最佳人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