纪晏书低声道:“我跟阿蕊几个想吃你家的席面。”
李家请了四司六局的人筹备婚宴席面,尤其厨司的菜肴更是闻名东京,她请都请不到,只能让丰豫楼的厨师来掌勺。
李持安低声回她:“饿了?”
婚礼流程繁重,女方亦是如此,他的晏儿一大早起来,便要进行告庙、醮仪、梳洗、装扮,哪里有时间吃东西。
是他疏忽大意了,竟然没有想到这一茬,要是晏儿没提,那便要她饿半了。
见晏儿点头后,他低声又道:“等会儿我让人送来。”
“我等你。”纪晏书颔首。
李持安等人出去后,阿蕊几人便进来。
“娘子,二进宫习惯吗?”阿蕊坐下,忍不住一笑。
知道阿蕊是同她开玩笑,纪晏书便会她,“我们都是二进宫,你问婆婆习惯不习惯?”
陪嫁侍女还是阿蕊阿莲,喜婆还是那个喜婆。
阿蕊转头看向喜婆,用汴京话道:“婆婆,恁惯着不?”
喜婆走近前来,“前一回的大风大浪都过来了,新郎还是那个新郎,新娘还是那个新娘,俺有啥不惯着的。”
“妮儿,给俺挪个墩儿。”阿蕊拿潦子给她坐下,转向纪晏书,“妮儿,俺不瞒你,恁又请俺当恁喜婆的时候,俺也一点不美气,怕得厉害。”
“你这个妮儿惯常闷着头不吭声,一话就像震雷,让人怕得慌。”
二月初澳事还历历在目,这几个妮儿动起手殴打洪家哥儿,能把她吓个半死。
“不过呢,有句老话咋讲?”喜婆想了想,接着道,“无恩不结夫妻,无仇不结夫妻。李家哥儿长得有排场,和恁这俊妮儿般配得很。兜了一圈,还是那同一个人,这叫千里姻缘一线串。”
不多时,李持安让人备了席面送过来,纪晏书等人在房中吃得心满意足,外面却异常热闹。
前厅中堂正在举行上高坐仪式。
中堂内放置一床榻,榻上置一椅子,李持安在宾客的簇拥声中走了上去。
上高坐仪式是婚俗中特有的风俗,寓意“平安高升”。
“恭喜,恭喜呀!”
两个宾客争相出声祝福。
李持安抬手还礼,而后坐下。
何媒人和女方亲戚斟酒敬新郎,高呼:“请下来,请下来,姑爷姑爷莫要呆。”
男方宾客则喊:“不下去,不下去,看他纪家要怎的。”
“姑爷可下来呀?”纪太妃走进人群,微抬眸看向高坐上的李持安,手端起托盘中的一杯酒。
“太……”
“外姑致请,总是要下来的吧。”纪太妃盈盈笑道。
她把晏儿当女儿,李家子也算是她女婿。
“婿受宠若惊,怎敢不下来。”李持安扶膝而起,抬步而下,接过酒杯,一饮而尽。
纪太妃笑意中含着威胁,“我晏儿就交给你了,你要是照顾不好她,欺负她,不能护她周全,有你好果子吃。”
纪太妃是晏儿的靠山,为她添妆,又亲自送她出嫁,李持安自然知道轻重。
“婿谨诺。”李持安作揖为礼。
纪晏书等人在房中吃饱喝足后,玩起了燕几图游戏。
燕几图是一种拼图游戏,颇受人欢迎,据是百年前的郑娘娘发明的,用来消遣娱乐。
玩得正开心,便听到外面的敲门声。
“晏儿,吉时到了。”
是李持安的声音。
纪晏书低声咕哝,“这么快就拜堂了?”
“是娘子心玩得太入神了。”阿蕊将姑爷特制的那柄双面团扇递过去,“走了,拜堂去了。”
阿莲开了门,纪晏书遮面,由阿蕊扶着走了出去。
头上的铺翠花冠和颈脖挂着的琥珀璎珞十分沉重。
透过团扇的孔,她看到她的新郎官一身圆领红罗大袖服,腰环革带,戴着那一顶玄色绢布方顶直脚幞头。
李持安生得人高马大,这一身红罗盛服倒是显得他气宇轩昂,让人觉得他高不可攀。
还是她眼光好,挑了身合适李持安的盛服。
二人同挽红绸,向走向中堂参堂。
中堂宾客众多,李家的长辈坐在高堂上,耳畔喜悦嘈杂不断。
李烨夫子神情严肃,相互看了对方一眼,他们对此前的事还有心有余悸,生怕幺儿又搅弄是非。
孟之织扬着笑颜看向两个新人,真心实意等着二人参堂。
还是这一对新人,司仪官此时有点心骇,特意高声迎诵一首请交拜诗。
“一拜须还一拜仪,何须强项苦相持。”
“莫教屈膝鸳帏底,还记人前不肯时。”
纪晏书抬眸看向李持安,发现他也正看着她。
上一回行参时,李持安不肯拜,她也装傻充愣拖着。
纪晏书眉宇微扬,别有意味地看着李持安。
李持安颔首受意。
这回他是真心实意要与纪晏书行参拜堂成夫妻的,绝不会再有前事发生。
司仪官肃声呼道:“吉时已到,新人参堂。”
“一拜神明,佳偶成。”
李持安执槐简,转向朝地躬身一拜,纪晏书墩身为礼。
“二拜高堂,福禄攸长。”
二人转向李家高堂,李持安屈膝跪下,俯身一拜。
婚礼传统习俗,男跪女不跪。
此时的李持安,心弦微微一紧,手心沁汗。
他紧张了!
纪晏书笑意从容,矮身作礼。
“夫妻对拜,甜如蜜糖。”
二人相对躬身而拜,纪晏书看到了李持安的笑逐颜开。
他真的很高兴,这份喜悦是发自内心的。
司仪官朗声鼓掌笑道,“礼成,恭喜二位新人!大吉大利,百年好合。”
新郎官全程是笑着的,尤其是那双眼睛,笑得跟星星一样亮晶晶的。
见证了那么多新人拜堂,他看得出来,这个二婚新郎是喜欢他的新娘的。
“晏儿。”李持安的声音,拉着红绸慢慢走近他的新娘,唇角勾出的那一抹欣然笑意压都压不住,“你是我的妻了。”
不知道是气太热的缘故,还是李持安身上的温度太高了,李持安一靠近,纪晏书就感知到浑身变得热了起来,两颊应该更红了。
她低头浅笑时,却听到英国公府的周管家匆匆来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