亲,欢迎光临阿布小说网!
错缺断章、加书:站内短信
后台有人,会尽快回复!
阿布小说网 > 历史 > 执戟战红楼 > 第499章 组建水师
  • 主题模式:

  • 字体大小:

    -

    18

    +
  • 恢复默认

慈颐宫的日子里,梅太后对刘冰清关怀备至。每都会亲自过问她的饮食起居,还会陪着她聊,给她讲一些养生的知识。

刘冰清也十分感激梅太后的照顾,每都会早早地来到梅太后的房间请安,陪她用早膳。

消息很快传遍了整个后宫,其他的妃嫔们得知皇贵妃刘冰清被接到慈颐宫养胎,且受到梅太后的恩宠至极,心中既羡慕又嫉妒。

……

鼎盛元年八月初十,乾阳殿偏殿内,气氛略显凝重。暖金色的阳光透过雕花窗棂,洒下斑驳光影,落在金砖铺就的地面上。

杨起头戴淡金色束发冠,那束发冠上,每一道纹路都彰显着皇家的尊贵。他端坐在软垫龙椅之上,半倚着椅背,身姿却依旧挺拔如松。

一双炯炯有神的龙目,深邃而锐利,仿佛能洞察人心,不怒自威。

英武的脸上,线条刚硬如刀刻,无时无刻不透露出王者的气场。高挺的鼻梁下,上下嘴唇周围以及下巴上蓄着接近口字的黑色胡须,更添几分威严与成熟。

他身着金黄色的盘龙圆领袍,那金龙绣线栩栩如生,似要腾空而起,在阳光下闪烁着耀眼的光芒。

此刻,杨起似有似无地扫了一眼站在下方的内阁成员。

如今大秦的内阁,与前周大不相同。礼、吏、户、兵、刑、工、商等七部尚书皆为内阁成员。有饶地方就有江湖,这内阁之中自然也不例外。

礼部尚书刘晨为首辅,他站在最前列,身姿笔挺,眼神却不时闪烁。

他与户部尚书秦业,曾经也算同路人,二人都期望大皇子杨景能成为太子。然而,自从刘晨得知自家闺女再度有了身孕,心中的平便逐渐倾斜。

亲外孙,那可是实实在在的自己人啊!刘晨心中暗自盘算着,自己的未来或许就系在这个尚未出世的外孙身上。

秦业身为次辅,站在刘晨身旁不远处。

他是皇后陈可卿的养父,虽非亲生,却胜似亲生。他身材略显富态,养尊处优下已经不是那么清瘦了,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容,眼神却透着精明。

他自然是察觉到刘晨的疏远,不过不以为意,“刘晨这老子真傻,就算你闺女将来生的是一个皇子又怎么样,年纪上还是我家景儿最大,等那家伙长大,我家景儿早就入主东宫,成为太子了!”秦业在心里暗暗想着。

平日里,刘晨和秦业有筛选奏书的职责。以往,二人合作默契,总能高效地完成任务。可如今,情况却大不相同。

前两日,两人又在偏殿的书案前筛选奏书。

刘晨拿起一本奏书,随意地翻了翻,便放在一旁。秦业见状,伸手拿过那本奏书,仔细地看了起来。

“刘大人,这本奏书关乎民生,不可轻易搁置。”秦业轻声道,眼神中带着一丝不满。

刘晨却只是淡淡地瞥了一眼,道:“秦大人,如今事务繁多,这本奏书不过是些琐碎之事,不必过于在意。”

秦业心中不悦,却也不好发作。他知道,刘晨这是故意与他作对。从那之后,类似的情况越来越多。刘晨总是找各种借口,与秦业唱反调。他不再像以往那样与秦业商量,而是独断专行,将秦业的意见抛诸脑后。

而兵部尚书杨虎、刑部尚书法秦、商部尚书林宇、工部尚书贾赦,都是聪明人。

他们深知局势,是坚定不移的保皇派,唯鼎盛帝杨起的命令是从。他们站在一旁,静静地看着刘晨和秦业之间的微妙变化,心中暗自揣测着局势的发展。

杨起坐在龙椅上,将这一切都看在眼里。他心中冷笑,这些饶心思,他又怎会不知。

他看似悠闲地半倚着龙椅,实则心中早已对内阁的局势了如指掌。他清楚刘晨和秦业之间的矛盾,也明白他们各自的目的。

但他并不打算立刻出手干预,他要让这些人尽情地表演,不管怎么蹦哒,在朕眼中,不过是笑话而已。

“刘爱卿,秦爱卿,筛选奏书之事进展如何?”杨起突然开口问道,声音低沉而威严。

刘晨和秦业连忙上前,躬身行礼。刘晨道:“陛下,奏书筛选已近尾声,不过有些奏书还需进一步商议。”

秦业也接着道:“陛下,部分奏书关乎重大,还望陛下定夺。”

杨起微微点头,道:“你们二人皆是朕的股肱之臣,筛选奏书之事需谨慎处理。朕希望你们以大局为重,不可因私废公。”

刘晨和秦业心中一凛,连忙称是。他们知道,陛下这是在警告他们。杨起的眼神扫过众人,道:“内阁乃国家之核心,你们要团结一致,为大秦的繁荣昌盛出力。若有人心怀不轨,妄图谋取私利,朕绝不轻饶。”

众人皆跪地叩首,齐声道:“陛下圣明,臣等定当竭尽全力,为大秦效命。”

杨起满意地点点头,挥了挥手,道:“退下吧,继续筛选奏书,有重要之事及时奏报。”

众人起身,退了下去。刘晨和秦业回到书案前,继续筛选奏书。这一次,他们都收敛了各自的心思,不敢再明目张胆地作对。

杨起看着众人退下的背影,心中暗自思索着。他知道,内阁的纷争只是大秦众多问题的冰山一角。

他要利用这些矛盾,平衡各方势力,让大秦的朝堂更加稳固。

在这乾阳殿偏殿之中,一场无形的较量仍在继续。刘晨和秦业之间的矛盾,只是一个开端。

……

勤政殿书房

“戴权,拟旨,擢江南总督林如海为大秦水师大总管兼任福州道节度使,前往福州组建五万大秦水师!”杨起的声音在宫殿中回荡,语气坚定而果断。

他继续道:“可从江南地区调取三百万两作为前期费用,以确保水师的顺利组建。江南总督一职,暂由工部练九安代理。”

杨起完,微微颔首,示意戴权用印。

戴权立刻从旁边书写旨意的太监那儿接过圣旨,仔细地审视着上面的文字,确保没有任何错误或遗漏。确认无误后,他心翼翼地将玉玺蘸上朱砂,然后郑重地盖在圣旨上。

随着玉玺落下,圣旨上的文字仿佛被赋予了一种无法抗拒的力量,成为了不可更改的旨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