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寒未尽,渭水之畔的冰尚未全融,晨雾如纱,笼罩着镐京的门。
周公自北地返京,百官夹道相迎,礼乐齐作,金石之音回荡于宫阙之间。
百姓跪迎的呼声连成一线,声震九重。
然而,在这表面祥和的盛礼之下,暗流却在诸侯间暗暗涌动。
北巡虽使齐、燕、卫三方偃旗息鼓,但楚、郑、魏的潜谋却因“礼定乾纲”之势而愈加深藏。
周公步入朝堂,殿中早已列满卿士。文武分列两侧,气氛肃然。
大司徒召公率先上前奏道:“殿下北巡威仪昭显,诸侯感德,百姓心服,命已定,可乘此势修礼制、正国章,以永安社稷。”
周公微微颔首,道:“召公所言极是。礼之本,在定人心;德之行,在治国纲。北地巡礼既已成,则当乘势而立新制,重修《大礼记》,以明尊卑,定邦国。”
姜子牙闻言,拱手而前,道:“殿下此举,虽能定下之序,但诸侯未必皆安。齐、楚未伏,郑、魏有谋,恐其借修礼之名,暗聚人心以抗。”
“孤知之。”周公淡淡道,“礼若止于文字,下必乱;礼若立于人心,则诸侯虽逆,终将自服。”
他言罢,目光扫过殿下众臣,神色如霜如铁。
众臣低首,不敢直视。
那一刻,他们心中皆知,北巡归来后的周公,已不只是辅政之臣,而是真正的命之主。
朝会散后,姜子牙随周公行至宗庙。
殿外风起,檐铃叮当作响,似意微鸣。
姜子牙沉声问:“殿下,您欲以《礼》立下,此举虽高,却恐诸侯多以为借礼制权。倘若他们再度联手,是否会重蹈北地之局?”
周公驻足,注视着庙前的青铜鼎,缓缓道:“姜尚,道有常,人心无定。诸侯谋利,是人之常;孤谋礼,是之道。若人不从,自会夺其命。”
他抬手轻抚铜鼎上的铭文,那是先王所铸:“唯德动。”
周公低声续道:“德行若不彰,礼焉能立?此礼,不为孤立,而为下。”
姜子牙微微叹息,目光转向远方的城阙,似乎感受到一股未平的风在暗中聚合。
“殿下,礼可安下,亦可动下。诸侯若再谋,恐非言辞可平。”
周公目光沉静:“故孤已令工部于镐东修筑‘观礼台’,待诸侯再朝,礼将以威示之。若不敬,则以兵正礼。”
他语气轻淡,却透着不容辩驳的威势。
姜子牙沉默良久,只道一句:“殿下之心,愈趋道,愈近孤校”
周公转身,面向镐京的东门。
晨光破雾,照在他深邃的眸中,映出一线金光。
“孤非欲孤行,”他,“只是世人不识道耳。”
——
宫门外,传来鼓声。
内侍急报:“启禀殿下,齐地再有异动,遣使入楚,与郑使同席谋议。”
周公目光微敛,面无波澜。只是缓缓抬手,取过案上的竹简,轻轻卷起,淡声道:
“命使者告齐侯——周礼将成,若顺意,当赴观礼;若逆,则自决其命。”
语毕,风声再起。
礼与兵的界线,在这一刻被周公亲手推向模糊的边缘。
——
夜幕低垂,镐京的宫阙笼罩在一层暗金的光影郑
远处渭水流声依旧,似在低语着未竟的宿命。
周公独立于观礼台之上,衣袍轻拂,烛光在他侧颜处跳动,映出一抹不似凡尘的静意。
礼官们整肃列阵,百名乐师齐奏《肆夏》,钟磬之声震彻九。
那是新修《礼章》定制前的最后一场试礼,亦是周公向下发出的无声告诫。
“诸侯若不从礼,”他沉声道,“则礼将以血定。”
他话音方落,风中传来急足声。
姜子牙携密奏入台,面色凝重:“殿下,楚、郑二国密议之事已明。楚王欲以‘命不均’为名,联合魏、郑,举兵自号‘奉礼问道’——实为乱举。”
周公手指微顿,竹简轻响。那一声几乎淹没于风中,却令侍从心底一凛。
“奉礼问道?”他冷笑一声,“乱臣贼子,妄以礼为器!”
他缓缓转身,目光落向东南方。那是楚地所在的方向,万里之外,却似在他掌心之郑
姜子牙叹息道:“此举虽逆,却有民心之伪装。殿下,若以礼对之,恐失锋锐;若以兵对之,又失命。”
周公静立片刻,风掠衣袖,他低声道:“命,岂在言?命在人心,而人心在礼。”
他步下观礼台,命史官召集众卿于次日清晨集议“对楚礼诏”。此诏非单为书文,而是一场道统与权势的宣牛
——
翌日晨雾未散,殿内火光摇曳。百官肃立,气氛凝若寒铁。
周公登殿,不坐玉案,只负手而立。
“楚、郑不臣,以‘问礼’之名行乱政之实。”
他声如洪钟,震彻殿宇,“孤既为子之臣,守宗祧之礼,今日当立‘大礼诏’,告下——礼不可夺,命不可欺。”
言罢,他亲手执笔,书诏四行:
“楚逆礼纲,以诈为道。周立命,以德为心。敢有违者,虽远必诛。礼,非束人也,乃正下之器。”
当最后一字落定,殿外雷声滚滚而来,宛若听有所感应。
姜子牙目光深沉,道:“殿下,应人心。”
周公却只缓缓摇头:“未应我,只在观我。”
——
当夜,镐京之南,火光微起。
那是周军的号灯,预示着“礼诏”将由使节带往下。
楚、郑、魏等国,若接诏而不行礼,即为敌国。
风起时,宫门深闭,金戈之声在暗中回荡。
周公立于殿前,望着边的微光,神色如铁。
他缓缓开口,似自语,似对言:
“礼若能定乾坤,兵亦当辅之。人心若不返正,则当以血为祭。”
姜子牙远远听着,心中暗叹——这位辅政之主,终将走上一条无人可并的路。
夜风凄厉,钟声悠悠,那声响穿透九阙之高,落入大地万民的梦郑
有人在梦中叩首,有人辗转不安。
礼的光辉开始照耀下,但它的影子,却更深。
——
这正是:
礼震乾坤风不息,血染青史道方明。
诸侯谋尽终为土,一剑清心定太平。
镐京的号角再度吹响,周公以礼行兵,以兵守礼。
关东暗流再聚,楚、郑密谋已近成势。
而在这无声的对峙之下,新的下秩序,正在被周公亲手重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