亲,欢迎光临阿布小说网!
错缺断章、加书:站内短信
后台有人,会尽快回复!
阿布小说网 > N次元 > 沧海遗梦:从洪荒至现在 > 第197章 暗流潜涌再聚合,周公设局未止息
  • 主题模式:

  • 字体大小:

    -

    18

    +
  • 恢复默认

第197章 暗流潜涌再聚合,周公设局未止息

南郊祭礼之后,镐京表面风平浪静,百姓心中渐安,齐声颂扬“周公大义”。街市间人潮涌动,酒肆茶坊内,议论声渐次变成歌颂与称颂,孩童口中传出的童谣,更似给动荡的朝局加了一层安抚。然而,暗流并未真正消散。

——

蔡、宋、燕等国使节,退回驿馆之后,皆面色铁青。屋中烛火昏沉,气氛如铁般凝重。

宋使者沉声道:“今日祭礼,群臣百姓几乎尽皆心向周公。若再坐视不动,日后恐再无机会。到那时,他以‘大义’之名,将我等尽数压下,再无翻身余地。”

燕使者冷笑一声,袖中长袖轻摆:“心向?哼!不过一时之景象!下广阔,非止镐京一隅。百姓之心,向来随风而动。今日颂扬,明日或许便换成讥讽。若我等回国,各国诸侯齐声鼓噪,谣言必能再起,终将削弱其威。”

蔡使者则缓缓吐出一口浊气,语调沉稳,仿佛心中已有深思熟虑之计:“周公既然敢设坛祭,自言无愧命,那便逼他至险境。吾等可借幼主之名,合诸侯以‘清君侧’为号。此言若出,名正言顺,岂不正大光明?”

几人相顾,眼神交错,彼此皆在心中暗暗盘算。

他们已察觉:单靠流言不足动摇周公,唯有以合谋之势,聚合关东诸侯,再造舆论之潮,方可与之争锋。

——

与此同时,王宫深处,灯火未眠。

长廊中风声微动,檐铃清响,宛若远方潜伏的暗潮。寝殿之内,烛影摇曳,帷幕深垂,气氛却沉重得几近凝滞。

召公忧心忡忡,步履缓慢,似乎每一步都带着无形的重量。他抬眼望向周公,只觉对方神色如山川般不可撼动,心中反倒更添忧虑。

“祭礼虽立威,然敌谋必不止。”召公长叹,声中满是担忧,“关东诸侯久怀异志,他们如积压未散的雷霆,迟早要再起风波。殿下,下初定,民心未宁,若再生干戈,恐伤百姓,动摇根基。”

姜子牙却抚须微笑,眼神淡淡,仿佛早已看透阴云背后的光。他的目光如古井不波,安然无澜:“殿下,正所谓‘欲擒故纵’,暗流若不显,周公亦难彻底平之。此番祭礼,实为试探。他们既有贰心,必不甘于沉默。待他们再聚合流,便是收网之时。”

周公静坐案前,双手负于身后,烛火在他眼底闪烁,却被一股深沉而不可动摇的坚毅所覆盖。他的背影,映照在高墙之上,仿佛化作一尊山岳般的剪影。

沉默片刻,他缓缓开口:“孤早已明白,他们必不肯罢休。既然如此,孤当设局。以巡礼为饵,以下为局,让他们自投罗网。”

召公心中一震,不禁失声:“巡礼?殿下欲行下之礼?此举非,稍有不慎,便会自陷险地!”

周公目光如锋,神情冷冽:“是。若孤足不出镐京,则仅能镇一城之安;若孤亲行巡礼,则可昭告四方。关东诸侯若真敢暗谋,必在巡礼途中显露獠牙。届时,孤便以义合众,以力正乱。”

话音落下,殿内一片肃静,只余烛火噼啪作响。烛影摇曳,光与暗交错,周公的身影在墙壁上被无限拉长,似山岳般高峻,沉沉伫立,动摇不得。此刻的他,心思已推演至更深一层,犹如执棋者望定全局,等待敌子落下。

——

宫外,镐京街市渐渐恢复热闹。白日的祭礼仍在百姓心中回荡,喧闹的市井间,不少人正兴奋地复述着周公立坛祭的场景。

“周公果真是忠心!若无他,下怎能安稳?”

“此一祭,昭告地,吾等百姓自此无惧谣言!”

坊间传唱的已非“清君侧”,而是“周公大义”。鼓童敲锣,街巷之中传来稚嫩的童谣声:

“命昭昭,周公扶朝;

诸侯心乱,终必自消。”

百姓聚在茶肆里,听着书人高声讲述周公扶幼主、立大义的事迹,纷纷拍案叫好。酒肆中更有人即兴赋诗,赞叹周公不畏流言、以身守国。镐京表面上,歌声鼎沸,仿佛一切动荡都已归于平静。

然而,在这歌声背后,却有新的阴谋正在暗暗凝聚。

——

关东诸侯的密谋,并未因镐京大祭而终止。相反,那场祭礼犹如火焰,反倒点燃了他们心中更深的恐惧与急迫。

齐、鲁、宋、蔡、燕等国的使者,来往于驿馆与密室,接连传出密报。言辞之激烈,已然不似平常的私语,而更像是风暴将临前的低吼。

“周公僭越,虽祭礼震慑,却掩不住其专擅朝纲之实!”

“幼主年幼,国本未固。若再不出手,日后命真要落在周公身上,诸侯之势,尽归虚名矣!”

“吾等不若合声,先搅动舆论,再引兵巡边。以‘尊王清侧’为号,号令子名义,必可迫其退位。”

随着使者的奔走,关东之地风声骤起。

集市酒肆间,有游商低声散布:“周公久揽大权,幼主之声已被掩盖。”

乡间农舍里,也有人私下议论:“若周公真忠,为何独自祭,不见诸侯?此心难测。”

谣言声势愈演愈烈,如同暗夜中起伏的风潮,一波接一波,直欲席卷四方。百姓心中虽尚有疑虑,却难敌反复传播的巧言。

——

而此时,周公却并未急于辩驳。

他在王宫之中,静静摊开舆图。

案几上山川起伏,江河蜿蜒,似在低声诉大地的呼吸。

烛火摇曳,映照在周公专注的神情上,他指尖轻点洛水、黄河,仿佛在地间布下无形的棋局。

“此番巡礼,非但要昭告四方,更要以礼为网,以义为刀。”

姜子牙闻言,抚须而叹:“殿下之谋,高矣!若巡礼成行,诸侯必不能再以‘镐京孤言’为讥。届时,他们若再造谣,便等同于抗礼下。”

召公却仍忧色未解,低声道:“殿下,诸侯合兵,若真至刀兵之地,恐生大乱。子尚幼,宗庙未固,此乱若起,恐怕难免涂炭。”

周公的眼神冷冽,语声铿锵如金铁,字字如誓:“兵乱不可避。唯有以先手之礼制其口,再以后手之兵制其身。若孤不行此局,反将陷于被动。”

烛火扑闪,殿中寂然。众人皆知,周公已下定不回之决。

——

这一刻,镐京与关东,表里皆风起云涌。

城中百姓仍在传唱童谣,讴歌周公大义;而城外的山河,却有无形的风暴在积聚,关东诸侯正磨刀霍霍,谋划新的对撞。

夜幕沉沉,大地无声,然而暗流与大义,已注定在不久之后迎来正面相遇。

这正是:

烽火未燃心已乱,流言暗涌掀波澜。

礼坛既立昭王道,诸侯锋芒终对寒。

周公抬眼望向东方,低声道:

“此一战,非刀兵之胜负,而是礼与乱之争锋。若能胜,则下归心;若败,则万世沉沦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