黎阳一役的战报传回镐京,百姓奔走相告,歌颂声响彻街巷。
市井间甚至有孩童手执木剑,口中呼喊“周师大胜”,而妇孺焚香祭拜,称命既定,大周根基不可动摇。
然在这欢呼背后,关东余震并未就此平息。
齐军虽败,却并未元气全失。齐侯退守临淄,遣使疾奔宋、郑,力图再结盟誓。
宋、郑心怀顾虑,不敢明言背周,却暗中仍向齐国输送粮秣。
更有流言在关东传开:“黎阳之败,不过是齐军一时不利,待诸侯齐心,仍可破周!”
这般暗潮,虽不成燎原之势,却似潜火未熄,随时可能复燃。
——
镐京朝堂,百官正议关东之事。
有大夫劝言:“齐国余勇未绝,宋、郑心怀二志。今虽凯旋,若贸然深入,恐致久战不休,不若班师以安社稷。”
亦有将领拍案而起:“周师锐气正盛,若不乘势彻底摧毁其根基,待其卷土重来,岂不贻害无穷?”
群臣争论,殿内声音激烈如潮。
周公端坐堂上,神情冷静,目光扫过满堂,良久方开口:“黎阳一战,虽胜其锋,然非绝其志。孤欲班师者,非为惧战,乃知民力方经劫乱,尚需休养;孤欲乘势者,亦非贪功,乃恐敌寇死灰复燃。此二者,皆在社稷安危。然吾意已决——不急进,不轻退,先固根本,再图长远。”
此言一出,群臣皆肃然,知周公所谋,不在一时一地之胜,而在整个下的格局。
——
战后,周公下令:一面赈济黎阳与黄河流域百姓,修筑城池,安置流民,以稳固民心;一面遣使至鲁、卫、陈等国,晓以命,厚以礼数,广结诸侯,以断关东再合之路。
姜子牙更奉命巡行东土,以周军威望震慑四方,沿途设坛祭,告示大义。
凡所至之地,百姓皆夹道迎送,齐声称颂。
关东暗潮虽未平,却已逐渐被这股周公的仁政与周军的声威压制。
——
镐京夜深,殿中烛火摇曳。
周公立于高台,望着远方星空,眉宇间不见喜色,反而更显深沉。
“黎阳虽胜,然下未定。孤之谋,才刚刚开始。若无百年之计,岂能守此江山?”
话音在夜风中散开,仿佛将整个大周的命运,都压在他的肩头。
齐侯退守临淄后,关东诸侯并未因此偃旗息鼓。
齐、宋、郑三国暗中互通书信,号称“诸侯共议”,实则谋图再聚兵势。
他们深知,若任大周威势扩张,恐怕数年之后,东土再无他们立足之地。
郑侯在国都密会诸臣,低声道:“黎阳之战,齐侯虽败,却非全军溃灭。若我等散而不合,便真要做周公的附庸。唯有再聚关东之师,以挫其锐,方能自保。”
此言一出,群臣多有附和。
于是密诏飞出,齐国整军未歇,宋国暗遣使臣,郑国悄然积蓄粮草。
然而,他们并未料到,周公早已在关东布下眼目。
那些书信密诏,皆在途径传递之时被截获,转送至镐京。
——
镐京大殿,周公捧着几封秘密文书,神色平静,却目光如龋
“果然如孤所料。”
姜子牙接过书信,冷声道:“关东诸侯,竟敢再试大周之锋?慈举动,便是自寻死路!”
周公却摇头:“不,他们并非全然愚蠢。齐国有恃宋、郑,宋、郑又各怀心思。他们以为周室方定,力未稳固,欲乘机再起。此局若不早断,关东恐终成心腹之患。”
姜子牙沉吟片刻,道:“殿下意欲如何?是再举师东征,还是以谋削之?”
周公缓缓起身,走向大殿深处的地图,指尖点在齐、宋、郑之间,声音沉稳:“此一役,既要安民心,又要震诸侯。孤欲先礼后兵,先抚而后伐。孤已遣使前往宋、郑,晓以利害,告之若再随齐国妄动,必为下所共诛。”
“若其执迷不悟呢?”姜子牙眼神凌厉。
周公转过身,目光如铁:“那便以雷霆之势,一击而碎,让下知晓,大周之威,不可欺辱。”
——
与此同时,关东的暗流已然浮出水面。
齐国大夫在朝中激言:“黎阳之败,不过偶然!若再结宋、郑之力,必能重创周师。若大周再东进,吾等同心一击,周公必败!”
宋、郑君主虽犹豫,却在群臣逼迫下,暗暗答应支援。
三国之间的誓言,在夜色与烛火中交换,仿佛一场新的战火,已经悄然燃起。
然而,就在此刻,周公的使者已抵达宋都。
他立于大殿,朗声而语:“周公奉幼主之命,问诸侯一言:齐国狂逆,已败于黎阳。若宋国再助逆贼,便与下为担大周礼尚往来,若弃暗投明,封赏厚赐,不在话下。”
此言一出,宋侯面色大变。群臣议论纷纷,左右摇摆。
短短数日,宋国便陷入犹豫之局。
而郑国亦接到大周密使,礼物丰厚,言辞锋锐。
郑侯私下低语:“齐国虽近,然周公之势不可挡。若随齐国,恐祸至国门。”
——
齐侯得知此事,勃然大怒,拍案痛骂:“宋、郑懦弱无用!若不齐心,何以抗周?”
但怒骂归怒骂,他也逐渐明白,大周之威势,已远超初定时的虚弱。
若无更大合力,再起兵戎,恐怕连自保之力也难维持。
——
镐京之上,周公静待诸侯反应。
十余日后,密报接连传回:宋国犹豫退缩,郑国不敢贸然出兵,唯齐侯孤军怒号,兵马虽在,却已无助力。
周公听罢,缓缓舒了一口气,面色仍旧不改,只淡声道:“果然,齐国孤立无援,关东之势,已去大半。”
姜子牙朗声一笑:“殿下谋局,果然深远。关东之暗流,已然在不战之中,被削其半。”
周公微微点头,眼神却依旧深沉:“齐国虽孤,但不除终非心安。孤欲再筹一役,彻底平息关东余震,使下无复二心。”
——
这一夜,镐京星辰璀璨,而大周的谋局,正一步步笼罩整个关东大地。
——
这正是:
关东潜流犹未息,诸侯犹豫各怀机。
周公谋断先礼伐,下归心势已移。
——
话齐国孤军未灭,关东暗潮虽折,却仍在余烬中挣扎。
周公欲以一役终结乱局,关东与镐京之间的锋芒,正待再次对撞……